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学习精神病学如何入门

症状网络 症状网络 Symptoms Network 2024-05-28

作为精神疾病、服用精神科药物的亲历者,可能常常经历过曾经历过这样的误解和攻击:

我看你挺正常的,不用吃药,现在去个人就能诊断出病,我去我也有病

就算去寻找心理咨询师,经历反复推脱、转介

在咨询中被认为没病、不需要吃药

或是说了自己真实的想法,确被建议病情稳定了再来咨询

对于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教育、社工以及其它医学的专业工作者,虽然理论上需要掌握精神病学,但是在现有的系统下,精神病学的学习仍然是神秘莫测的。

为了更加促进人们对精神病病学的了解以及反思,讲座、科普文章犹如隔靴搔痒。于是我们试着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式教学:

(1)使用小班课程互动式教学,系统性地带领助人者学习精神病学,借由讨论,在主体间场之中深入磨砺对精神疾病的理解,进而助人自助。

(2)开设基于与精神病学相关主题的短期朋辈督导小组,借着讨论案例,深入探讨精神疾病。

(3)参与过我们活动的成员,合格者,设立对精神疾病亲历者友善又价格合理的心理咨询名录,并开设精神疾病亲历者成长团体,服务到更多精神疾病亲历者。

症状网络在上个月发布了以下公益收费的培训活动,出乎意料的是。然而一发出去就爆满,在当天就报名的人,仍只有1/3能报上。(没报名上的人真的很抱歉,如果招待不周也很抱歉,当天大量的人报名,小助手忙到消息回不过来)


可见当下对于精神病学学习的需求,尤其是互动式讨论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这个培训我们后面还会继续办,还会结合朋辈督导小组,坚持互动式学习,促进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带领着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支持,提升精神疾病亲历者的心理咨询环境。

接下来进入到本文主题,精神疾病如何入门?

精神病学至今已经又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作为一名混迹于心理咨询培训、本科生大课、实习生带教、患者科普工作多年的“精神病学教师”,目前“自学”精神病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于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难以甄别,可能很容易就找到了五十年前、一百年前的”古代教程“,看得半信半疑,现实中用不上,和别人交流对不上。

二,抓小放大,难以找到重点,可能自然而然将注意力放到某些细节上,但是无法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和人交流这些细节,则被认为是”民科“,甚至被粗暴地鄙视,被建议”不要看这些东西“。

三,借着基于自己经验的想象来理解精神病学的文字,因此可能出现觉得自己什么病都有,或是对部分患者产生无限的同情,但是可能不被从业者、家属甚至患者本人理解,一厢情愿去帮助的过程中,带给别人麻烦,甚至受到帮助的人最后都愤怒、不领情。

临床医学是实践的学科,看书学知识打基础虽然不可少,但是光是看书学知识仍然是偏颇的,换句话说,几乎没有病人愿意去找学校刚毕业只看过书而没有看病经历的人帮助。

在这里会列出与当下精神病学教育以及精神病学临床实践关联较大的学习材料,让喜爱精神病学的人学习。

  1. 参考书目:阅读书目不求多,国内目前最广为接受的精神病学书籍,一个是全体医学生脱离不了的教程,医学生的集体潜意识--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的课本。内容中规中矩,还能找点题库来刷一刷,了解医学生都刷什么题长大的。


喜欢看大部头,就看沈渔邨精神病学,算是编得比较仔细,如果两个都看,可以发现后者是前者课本内容得扩充,但是框架差不多。

2. 教学视频光看书全靠自己想象,轻者学不进,重者学出来发现和现有临床完全脱节。要巩固知识点,首选医学生考研、考医师执照、考规培、考职称的集体潜意识,老贺的教学视频。这套内容虽然不一定结合前沿,但是基本基于课本以及现有医学考试体系,有助于打基础,巩固知识点。

B站上就有老贺二十多小时的精神病学教程能学:

感兴趣的同学,更欢迎去支持正版,几百块买正版的考研/考执照的课程。

此外,还有许多国内的大学有精神病学的公开课,不过这类大多收音较差,声音小、杂音多,视频的节奏与线上视频的知识点明确的快节奏脱节。


3.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病学的诊断标准的分类大致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全球大致上有两套诊断标准,美国的ICD系统以及DSM系统,诊断标准大约二十多年更新一次,目前最新的版本是ICD-11以及DSM-5,中国有CCDM系统,但是最新的CCMD-3已经较陈旧,ICD-11已经推出,当前对疾病的认识主要依据ICD-10与11之间。此外,国内的医保、门精、重精等系统是独立于国际诊断体系,较接近于CCMD-3,例如癫痫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抑郁症等描述,在ICD与DSM之中可能翻不到。


诊断方面,学习”精神检查“、”S-S-D“思路等。

精神检查可以参考《沈渔邨精神病学》,上面写得特别细。在B站上也有许多学习材料。


至于诊断是怎么来的?可能涉及到现象学,还能参考国际期刊《World Psychiatry》(https://www.wpanet.org/world-psychiatry)上面常常会有基于某个疾病的症状的分析,经由细致的现象学分析结合统计分析,并结合不同学派的观点权衡之后给出诊断标准之中的建议。



4.疾病各论

想要了解精神病学的前沿,可以关注当下几个医学自媒体的精神病学频道。

还有一些神经精神科研科普自媒体:
基于课本,了解最新的“课本更新版”,可以看医学界最最最权威的大刊新英格兰不定期出的疾病综述,内容和课本差不多,由当下该领域的巨佬邀稿撰写。也有中文自媒体的号。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综述:精神分裂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综述:青少年抑郁症
抗抑郁药停药后的疾病复发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综述:双相障碍(躁狂、抑郁反复或交替)
如何规范治疗双相| NEJM综述
疼痛: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却被医生视而不见
焦虑和抑郁会令你的身体生病
关于各种“症状”以及疾病,我们要深知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现象学,但是也不知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要更多地看到“别人的症状”,一方面可以看一些精神疾病教学影片,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不同年代的病人都是病人。


当代还有一些试着重现精神疾病体验的尝试:



这样的体验,在全国巡回展览“黑色博物馆”之中由更深刻的线下体验。


除了以上短视频,还有一些疾病亲历者自身的叙述以及纪录片,可以更多地亲眼见到疾病亲历者。



还有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这方面由于是表演,在这里就不列出来了。公益组织心声以前组织过很多相关的电影活动。


有许多疾病公众号,各自举办了许多活动,没法逐个列举。


如果你是对于精神疾病感兴趣的助人者,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疾病亲历者、公益组织参与者、陪伴者、民间助人者,都欢迎来关注我们未来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精神病学,借由学习精神病学产生链接,产生交流、互动与回应,再去帮助更多的疾病亲历者,一环一环逐渐带给疾病亲历者更友善的社会。


症状网络其它关于精神疾病的的精彩科普:


联合传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